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Concrete或Self-ConsolidatingConcrete,简称SCC)是指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可以流动密实,即使有密实钢筋,也可以完全填充模板,同时获得良好的均质性,不需要额外的振捣混凝土。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欧洲就开始使用微振动混凝土,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才开发了SCC。日本发展SCC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技术工人减少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提升之间的矛盾。20世纪90年代中期,欧洲在瑞典交通网络的土木工程中使用SCC。随后,EC建立了多国合作SCC指导项目。从那时起,整个欧洲的SCC应用普遍增加。
SCC的硬化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似,而新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有很大不同。自密实混凝土的自密实性能主要包括流动性、抗离析性和填充性。
测试
通过坍落度膨胀试验、V型漏斗试验(或T50试验)、U型箱试验等方法,可以测试各种性能。
部分
EFCA技术委员会主席BertKilanowski博士在《欧洲SCC现状(及未来发展)》一文中给出了欧洲预拌混凝土中SCC的比例,并估计了不同SCC在预制混凝土中的比例。意大利约30%,芬兰约30%,西班牙约25-30%,美国约10-40%。
优势
自密实混凝土被称为近几十年来混凝土施工技术更具革命性的发展,因为自密实混凝土有很多优点:
确保混凝土完全压实。
·2提升生产效率。由于无振动,混凝土浇筑所需时间大大缩短,工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工人数量减少。
·3改善工作环境和安全。无振动噪音,避免工人长时间手持振动器引起的手臂振动综合征。
·4提升混凝土表面质量。无表面气泡或蜂窝状麻点,无需表面修复;能生动呈现模板表面的纹理或形状。
·5增加了结构设计的自由度。无振动,可浇筑成形状复杂、壁薄、钢筋密实的结构。过去,由于混凝土浇筑施工难度大,这种结构往往受到限制。
·6避免振动引起的模板磨损。
减少混凝土对搅拌机的磨损。
·8可以降低项目的整体成本。从提升施工速度、限制环境噪声、降低劳动力、保证质量等方面降低成本。
缺点
自密实混凝土硬化后的耐久性非常有限,特别是在寒冷的天气条件下;同时,自密实混凝土中存在不稳定的气泡。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流动自密实混凝土的干缩略大。
特性测试
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性能的测试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标准的测试方法。各种测试方法要求的指标见表1。
利用宾汉姆流变模型的参数屈服值和塑性粘度来描述新混凝土的流变特性,不同地区制备的自密实混凝土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平衡混凝土流动性与抗离析的矛盾,日本使用了更多的粘合剂和石粉,自密实混凝土屈服值低,粘度高。以冰岛为代表的欧洲更喜欢使用硅粉、粉煤灰等高细度矿物材料来提升屈服值,以确保自密实混凝土的稳定性。
高度不收缩重庆灌浆材料、抗静电、耐火耐磨硬化剂、环氧重庆砂浆、环氧灌浆材料、应急修复材料、环氧修复砂浆、双组分防水砂浆、聚合物粘结砂浆、聚合物抗裂砂浆、玻化微珠保温砂浆、自流平水泥、防静电不燃耐磨硬化剂、环氧界面剂、膨胀水泥、双速水泥、速凝剂、灌浆剂、瓷砖胶、钢胶、种植肌腱、